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人怎么知道黄金价格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人怎么知道黄金价格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人是通过观察和探索自然界中的金矿脉和金砂沉积地来发现金矿的。在早期,金矿的发现主要是通过淘金的方式,人们会在河流中寻找金砂并将其收集起来。后来,人们开始使用更为精细的方法来勘探和挖掘金矿,例如使用铁锤和凿子进行手工挖掘,或者使用炸药进行爆破。
提炼黄金的方法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早期,人们使用火法炼金法来提炼黄金,这种方法是将金矿石加热到高温,使其熔化并与其它杂质分离。这种方法的缺陷是它只能提炼出含金量较高的金矿石,对于含金量较低的金矿石效果不佳。后来,人们发明了湿法炼金法,这种方法是使用化学反应来提取黄金。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它可以提炼出含金量较低的金矿石,并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现代提炼黄金的方法主要包括火法炼金法和湿法炼金法。火法炼金法仍然是使用高温熔炼来提取黄金,但它使用现代技术来控制温度和其它条件,以提高提炼效率和纯度。湿法炼金法则是使用化学反应来提取黄金,这种方法可以提炼出含金量较低的金矿石,并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古法金就是古代黄金首饰制造工艺,是古代匠人用手工制作黄金首饰而传承下来的一系列制作方法,如花丝镶嵌、鎏金、掐丝、锤揲、錾花、金银错、炸珠、累丝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古法金是指并非匠人手工打造的黄金首饰,而是继承了传统古法金的工艺,由机器制作而成。
古代由于计算方式不同,斤和克的换算在不同朝代也不同。
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据史料和现存古物来看:金锭有一两、二两乃至十两、二十两之分;银锭有半两、一两、十两、二十两、五十两以至一百两或三百两。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我们只讨论一两黄金。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黄金到底值多少钱”的问题。 目前黄金的价格大约(人民币)为:355元/克。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然而黄金的比重较小,一两黄金估计有55克左右。 所以最终不难算出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17750元
正常来说,一贯钱是指一千个铜钱,但问题宋时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钱为百”,(《宋史》 卷180食货志)。即一贯钱为七百七十钱。
至于铜钱与银两的换算,则随着朝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北宋宋初银钱兑换比为一两银兑一贯钱
到徽宗时,一两银兑两贯钱。
至于南宋中期,则是一两银兑换三贯钱。
但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平时市面流通的,一般是铜钱,而不是银两。所以银两和铜钱的换算,并不影响我们对物价的计算。
就当时而言,绍兴十三年后,各驻屯大军的都统制“每月支供给钱二百贯”,“统制、副统制一百五十贯”,高宗在位末期,“武勇效用每月食钱九贯,米九斗”“可谓优而且厚矣。”(相山集卷20)考虑当时一人一日食米两升,则一个月下来,食米为六十升,即六斗,此外还要养活家人,则米九斗并不算多。这里提到的“优而且厚”,应该是指钱九贯。既然一月钱九贯称得上优厚,则五百贯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应该是一项不少收入,至少五年内衣食无忧了。
米价基准
宋代1市斤是640克,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前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即今天的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一盎司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相反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的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人怎么知道黄金价格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人怎么知道黄金价格的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