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各朝代白银价格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中国各朝代白银价格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在古代货币的兑换,通常是指铜钱,白银,黄金之间的兑换,且兑换的比列并不固定,每个时期都会有一定的变动,大致的兑换比列约为:
一万文铜钱=十贯(吊)铜钱=十两白银=一两黄金
2、现在的货币有“分,角,元,百”等基本单位,古代的货币同样也有基本单位:“文,贯,两”,即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贯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
而“锭”不作为基本的兑换单位,因为“锭”在古代作为量词,如一锭白银,就是一块白银的意思。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5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一两白银差不多可以买到100斤不到的大米
但是,清朝后来因价飞涨,就算不好了,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综上所述光绪170元,咸丰360元左右,一直在浮动。
宋代的钱币制度极其混乱,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
这个问题有些太宽泛了,很难完全回答。但可以说几个确定的结论。
1.在很多历史时期,银子都是法定货币,但金子不是。
2.清朝道光以后,白银由于赔款和外来资本掠夺等原因,数量减少,价值大增。
3.黄金对白银的兑换比例越来越大,证明金子越来越值钱。
4.金子的相对价值,相比于白银,更加稳定,作为货币计量单位也更具有参考价值。
具体的兑换比例很难给出确切的数字,原因如图
明朝在万历年间由名臣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善民生和发展生产的改革。推行著名的“一条鞭法”税收制度,废除了各种苛捐杂税,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当时政府也鼓励工商业发展,一度在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纺织业里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特别是在富庶的江南尤其兴盛。
在生产大发展的同时,明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当时一两银子合1000文钱。普通劳动者每天收入在40文到80文之间,合月薪一两二钱银子到二两四钱之间。当时一斤大米市价在两个半钱左右,也就是说普通劳动者每天能挣到16斤到32斤大米之间,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
现在的大米按2.6元/斤的平均价来计算,以明朝一两银子可买400斤大米的比价来算,明朝时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1040元左右。
所以,即便是放到现在,一两银子都是非常大额的流通货币,绝不可能像影视剧中那样泛滥。一般人平时出门就是带点铜板,至多散碎银子。而纹银也绝不像电视剧中那样整齐光亮,大多是在历次交易中被剪碎的,各种形状的碎片,上面还有很多人验证真假时咬上去的牙印。
有一次在成都饭点时找地方解决肚子问题,看到一家饭馆装饰得古色古香,一个老板模样的中年男子坐在门口的藤椅上一边品茶,一边看书,穿对襟马褂,轻摇折扇,显得很有文化的派头。于是好感顿生,进去了。坐下来一看菜单,也是装帧得古风古韵,但标价用的单位是银子。我一看,回锅肉28两银子,吓我一大跳,忙叫服务员来问个清楚。小妹过来甜甜笑着解释,这里一两银子就是一元钱的意思,我那颗快要跳出胸腔的心才稍微平静下来。
那顿饭味道到底如何我已经忘了,反正三菜一汤加一瓶啤酒,结账时收银员笑着说:客官,116两银子。于是付116元走人,吃了平生最豪橫的一顿饭,按可比价格,这顿值12万多啊。这个印象特别深刻,老板故作高深,但实际文化知识有限,把一元人民币和一两银子对等,差点让我以为进入黑店。其实他要是能多读点书,想为饭店增加一点雅趣的话,倒是可以用一文钱来作为人民币一元的等价,这个比价倒是差不多的,不至于贻笑大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各朝代白银价格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各朝代白银价格表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