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白银价格分析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白银价格分析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一下淮军的装备是什么。
在晚清时期因为在购买武器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因此各军所购买的枪械大炮往往品种不一,即使在淮军中也装备着好几种步枪。
以甲午战争时的盛军为例,办理盛军前敌军械委员邱凤池的在奏折上曾经提到盛军当时炮兵装备了75毫米火炮、37毫米威敦过山炮、11毫米加特林机关炮;步兵装备了美制哈乞开斯六连发后膛步枪和单发步枪,骑兵用的则是温彻斯特十三连发卡宾枪。
这些武器在当时也算比较先进的武器了,和列强一线装备比较接近。唯一的问题是炮兵稍弱,此时列强甚至是日本的炮兵装备,都已经是统一为75毫米火炮,而清军则还有差不多一半的火炮是37毫米小口径炮和实际上不是火炮的加特林机枪。
其次要讨论的一个问题是一个师有多大规模。
在晚清时候并没有师这个编制,当时清军只有营这个基本的战术单位,若干个营组成一个军。因此就只能参考其他时期或者其他国家的师编制。然而师既然是一种人为设定的编制,那么其大小和组成就有不同的标准。比如像后来北洋军的一个师有12512人,而在甲午时期的日军,一个师就有18492人,数量上差距很大。
而根据袁世凯编练新军时草拟的《筹款添练常备新军片》显示,当时建设一镇(也就是一个师)新军大约需要建造费20 万两,军装器具等开支15万两,购买军械弹药等需要花费100万两。这么算下来,组建一个12512的师需要耗费135万两白银。如果是18492人的师开支相应增加。
不过以上开支没有计算招募士兵所需经费。晚清时采用的是募兵制,招募士兵需要一笔不小的安家费,这个费用也不是个小数目。如果是义务征兵制那就便宜的多,一张邮票钱。
首先明确一个问题,清朝没有师这样的编制,当时清军只有营这个基本的战术单位,大概有500人左右,然后以2-17营为一军,小的军呢,如聂士成的武毅军,裁撤到只有2个营,最多相当于半个团的规模,而大支的如盛军,有17个营,就基本上等于一个简编师了。至于组建费用,那么根据兵力的多少,自然有所不同。
绥巩军共有13营,步队8营,马队四营,护军一营。其中绥军步兵是有正营、副营、左营、右营四营,巩军步兵又有中营、前营、右营、左营四营。
这淮军营制,每步营共是490名兵勇,另外有长夫180人。分为:
前后左右四哨各104人:每哨有洋枪6队,劈山炮2队。每队有什长1人,火勇1人,正勇10人。另有哨官、哨长、护勇5人,火勇1人。
亲兵哨72人:有洋枪4队,劈山炮2队。每队也是12人。由营官自带。
另外每营有管带、帮带二人。他们却是没有任何的参谋和辅助人员的,而其余如管长、书记、医生、工匠、军装等人,都是管带聘请,由每营办公费内开支。
我是天刑17,多谢邀请,这个事儿我还真研究过,应该可以回答的比较全面了。
首先一个,李鸿章的淮军没有师这个编制,它是军~营制。基础单位是500人左右的“营”,然后以2-17营为一军,小的军呢,如聂士成的武毅军,裁撤到只有2个营,最多相当于半个团的规模,而大支的如盛军,有17个营,就基本上等于一个简编师了。至于组建费用,那么根据兵力的多少,自然有所不同。下面以缩编前的绥巩军为例,说明一下一支通常淮军的费用:
绥巩军共有13营,步队8营,马队四营,护军一营。其中绥军步兵是有正营、副营、左营、右营四营,巩军步兵又有中营、前营、右营、左营四营。
这淮军营制,每步营共是490名兵勇,另外有长夫180人。分为:
前后左右四哨各104人:每哨有洋枪6队,劈山炮2队。每队有什长1人,火勇1人,正勇10人。另有哨官、哨长、护勇5人,火勇1人。
亲兵哨72人:有洋枪4队,劈山炮2队。每队也是12人。由营官自带。
另外每营有管带、帮带二人。他们却是没有任何的参谋和辅助人员的,而其余如管账、书记、医生、工匠、军装等人,都是管带聘请,由每营办公费内开支。
累计下来,一个步勇营的费用是:
营官每月关饷50两,帮带每月关饷16两。全年需银792两。
办公费用150两,所有辅助人员的薪饷都从这150两内列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白银价格分析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白银价格分析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