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013年银价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2013年银价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公斤纯银纪念币的价值不仅是重量所决定的,还要有发行时间、量大发行量、内容、包装、是否评级以及评级公司和银币等级等多种综合因素来决定一公斤纯银纪念币的价值。
最近几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一公斤银币数量相对于前十年要多一些,市场价格在每枚6500元至7500元一枚。2015年以前发行的一公斤纯银纪念币的市场价格普遍都在2万元以上。
中国最早的银铸币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土的有银布币和银贝币,数量较少,这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银铸币。不过古籍文献并没有提到关于银贝或银铸币的使用情况。
秦始皇统一战国分裂局面后,推行货币统一,以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银不作为货币,仅作器饰。在秦始皇之前,古籍文献中几乎没有关于以银为货币的记载,因而对于白银作为货币使用的状况,很不明确。
直到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铸造白金三品,这是史料中记载的最早由官方铸造的银铸币。白金三品铸行后,由于作价过高,被民间私铸,导致白金跌价,很快就被废止了。
“白金三品”为银锡合金材质,白色,三品即三种不同形制:一、龙币,圆形且有龙纹图,重八两,值三千;二,马币,方形且有马纹图,重六两,值五百;三,龟币,椭圆形且有龟背纹图,重四两,值三百。
从春秋到东汉这几百年里,古籍文献中关于用银的记载很少。
在魏晋南北朝隋三百六十多年的动荡时期,白银崭露头角。唐开始,用银开始扩大化,其货币地位开始上升,白银渐渐普及流行。到元、明时期,官方打压白银(多次禁用金银),但是白银的货币地位已深入人心,用银大势不可逆转,明中叶时,白银成为主流货币,银本位正式确立。
详细阅读我的文章《中国货币简史(中)》
大家一定在古装剧里看到过,以前的人买东西要么用铜钱,要么用白花花的银子。白银在我国古代的经济生活中可谓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历史也十分久远,但它的货币化发展很缓慢,一直到明代,才真正成为法定流通货币。中国用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西汉及之前,银极少作为货币流通,都是作为工艺原料以供制作珍宝器皿之用。东汉以后,开始偶有将白银作为支付工具的,到了五代逐渐增多,但是这是白银还算不上是真正的货币。两宋时期,人们以使用铜钱、铁钱、纸币为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及邻近民族的影响,白银的使用开始逐渐增多。赏赐、纳贡、军费等大量经济活动被折成白银,白银初步实现货币化。到了元代,统治者继续推行纸币制度,白银与纸币直接挂钩,而且当时在对外贸易中也常使用白银,因此有学者认为白银在元代实现了货币的本位化。元朝先发行了“中统元宝交钞”,以丝为本位,以两为单位。后印“中统元宝钞”,以银为本位,以钱为单位,银钞可以互换,宝钞一贯等于交钞一两,两贯宝钞可兑换白银一两。这些都为之后全面的白银货币化打下了基础。白银的时代终于在明朝到来了。明朝初期建立了宝钞货币制度,朝廷为推行宝钞制度而屡屡禁用金银和铜。可是,由于朝廷不顾经济规律拼命印钱,再加上管理不善,导致宝钞逐渐崩坏,大家都不愿用钞,加之铜币原材料的匮乏,越来越多的人私自用白银交易。到了嘉靖年间,民间已基本完成白银货币化过程。随后政府也终于不得不承认白银的合法地位。隆庆年间,明穆宗颁布法令,肯定了白银的合法货币地位,并把白银作为主币的货币形态固定了下来。官方的认证促进了白银货币化的发展,在之后的时代白银更加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参考文献:陈昆:《宝钞崩坏、白银需求与海外白银流入——对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考察》,《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年4月。孙良玉:《试论明代的白银货币化》,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中国古代经济史,2006年。薛艳:《白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5期。
中国很早就使用金银等贵金属作为货币。
但是,中国从来都不是金银的丰产国,所以货币主体一直是铜。虽然历代曾经铸造过金牌银铤及元宝、金叶子、银饼等货币,可因为价值太高,普遍都作为国家与家庭的财富储备,市场流通极少。比如南宋大奸臣张俊将白银统一铸造为1000两的大银球,显然这是不可能市场流通的,连盗贼都称呼银球为莫奈何。
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元代中欧陆地交通打通,所以中国传统出口三大利器的茶叶丝绸瓷器开始疯狂汲取全世界的贵金属,欧洲掠夺的美洲白银6成多流入中国,因此明代中期的时候,中国白银保有量已经初步具备了流通货币的物质基础,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正式规定白银(库平纹银)10两与50两为法定货币,铜钱则降为辅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2013年银价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2013年银价格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