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滁州工业纳米银价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滁州工业纳米银价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可以明确:苏州不会成为下一个深圳,甚至还可能在全国的地位下滑到10名以后,这个不是说苏州没有发展潜力,而是苏州在下一轮城市发展竞争中没有明显比较优势。
苏州和深圳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首先是城市的政治地位,深圳是特区,是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创新实验区,国家赋予了深圳极高的政治地位和极大的期望,是把深圳当成世界城市来打造的。其次是区位优势,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是香港对接大陆的桥头堡,拥有海陆空交通优势。再次是经济结构,深圳更多是高科技、金融和贸易,而苏州更多是制造业,缺少头部企业,在科技创新上与深圳存在较大差距。
苏州地标大裤衩
苏州面临着其他城市的巨大竞争压力,尤其是强省会战略出台后,各地均对省会城市发展给予大力推动,如区划调整、人口落户等,一些省会城市纷纷在人口上迈上千万台阶,在GDP上纷纷冲上万亿台阶,由于坐拥一个省的发展腹地,因此未来的发展后劲十足。如我们看到像成都的GDP已经逐步缩小了与苏州的差距,杭州、南京、武汉也在奋起直追,重庆已经赶超了苏州。由于制造业占比较高,苏州的GDP增长后劲明显不如服务业占比更好的城市。
苏州经常被戏谑较重头轻,下辖市县GDP更强
即使苏州有朝一日GDP超过深圳,那也不会是下一个深圳。深圳的成功无可复制,不论地理位置、发展模式、扶植力度都是一等一的。
苏州经济虽强,但与深圳有着本质区别。深圳是市区经济型城市,金融与IT业高度发达;苏州是县域经济型城市,工厂业发达。但是纵观世界级发达城市,没有任何一个是工厂化经济,更没有县域经济比市区经济还发达的。并且这些城市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金融业都很发达。
深圳在创市初期就是以民营企业+金融的模式定调,是靠无数外来人口一点一滴建设起来的商业雏形,是不折不扣由国人自己打造的经济框架,绝大多数外企都是在深圳经济已经成型之后才陆续进驻,属于如虎添翼的作用;
苏州则不同,外企对于苏州是雪中送炭的作用。在上世纪90年代,苏州是以旅游+外企为经济支柱。直至新世纪初,长三角概念发力,物流业和网络经济进入井喷期时,苏州的本土民营经济才一飞冲天,而且工厂化、作坊化等小微企业占比依然很大。
苏州虽然经济总量已达深圳的77%,但是苏州的写字楼存量只有深圳的五分之一,金融业比重只有深圳的六分之一,商品零售业销售额只有深圳的一半。
不论作为游客还是旁观者,对一座城市的印象主要来自于市区。所以县域工厂经济型城市比起市区经济型城市,不论城建还是商业繁荣度都有明显的差距。苏州的收支比健康度远高于苏州,所以未来苏州有望民富水平超越深圳,但这仅存于经济层面,而经济并非衡量城市差距的唯一标准。
苏州离深圳不可接近不可追赶吗?未必!首先看一下两城去年的经济数据。
深圳
人口:1303万,GDP总量:24222亿,人均:185994元;
苏州
人口:1072万,GDP总量:18598亿,人均:173489元;
苏州以只占深圳8成2的人口创造了相当于其77%的GDP,试问还有哪个城市如此接近?就是被称为南粤双雄北上广深的广州已比深圳多1成4(187万)的人口创造的GDP也仅仅只是94%。如果苏州有广州的人口数量则创造的GDP将比深圳还多1628亿!
苏州有什么?什么都没有!论城市级别诸如副省级、计划单列市什么都轮不上它。而深圳是什么?是有经济政策照顾,税收政策照顾的特区且是计划单列市。
深圳的成功有其历史缘由和天时地利人和,其余城市很难同时拥有这种优势,这种成功几乎不可复制。刚刚改革开放,国家需要境外/海外资金进入,而与香港毗邻的深圳自然成了桥头堡。要政策有政策,要人力有人力,整个国家的战略重心都在此地。而境外/国外客商也通过香港财团牵线搭桥,选择由深圳试水进入内地。短时间大量的热钱与技术及人才纷纷进入深圳。缘于此国家选择在当时经济规模并不大的深圳成立交易所,正是因为看到了发展的热情看到了以后。国家需要通过深圳这个样板城市,吸引国外/境外投资商,国外客户同样需要通过深圳试水一个庞大的刚刚开放的中国市场。于是深圳不成功没有天理了。
此时土地便宜,人力便宜,税收优惠,大量投资选择在深圳开工投产,一时间基建工程发飚一样建。此时的王石翻铁丝网也要选择投奔深圳,连在内地的任正非也要千里迢迢选择在深圳创业。更是有买茶叶蛋的大妈也在看深交所的股票,你能想象得到彼时的深圳有多火热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滁州工业纳米银价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滁州工业纳米银价格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