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白银价格 / 戚家军赏银价格,戚家军赏银价格多少

戚家军赏银价格,戚家军赏银价格多少

Time:2024-05-31 04:29:59 Read:0 作者: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戚家军赏银价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戚家军赏银价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战斗力曾经强到恐怖的戚家军为何在“浑河血战”中全军覆没?

关于这种问题,我也是回答了无数遍了,还特意写过头条的原创文章。今天再说最后一遍吧。

戚家军赏银价格,戚家军赏银价格多少

必须声明,浑河血战中的浙军,应该说跟戚家军之间是没有半点关系的。你要硬扯,也只能说大家都是浙江人。至于统军的将领,主将陈策,是广东东莞人,一直以来都在四川任职;副将童仲揆是南京人,却一直在江西任职;周敦吉是四川永宁参将;最后唯一和戚继光有关系的,就是戚继光的族侄戚金,却也是被革职了十一年,最后去援辽的时候,所带领的也只有300真定亲兵。

此外这支浙军还是一支新兵队伍。根据《神宗实录》记载,原来的精锐浙兵老兵,已经在萨尔浒之战中,被打的全军覆没。而那支浙兵也是和戚继光没有半毛钱关系。萨尔浒之后,原来的浙兵仅有8000残兵留守在辽阳城内,之后明政府从浙江新招募了三支浙兵,分批赶往沈阳前线。陈策统领的这一支,是于上一年七月招募的新兵,别说戚家军了,连精锐之师都算不上。

知道了这支队伍的背景,现在在看看他们打仗的情况。

因为是新兵队伍,所以浙兵的战斗力很差,在和川军混编时,经常发生矛盾,所以在浑河布置阵地的时候,浙兵留在了距离沈阳较远的南岸,试图依托戚继光改良的偏厢车凭借火器优势来同八旗军决战。

但是在熊廷弼的战报中声明,来援浙兵的火器装备并不充裕,而且浑河附近地势广阔平坦,不利于没有机动骑兵掩护的车阵作战。而且就《满文老档》的描述来看,努尔哈赤并没有像担心北岸的川军土司兵那样忌惮南岸的浙兵,仅仅是三轮冲锋,浙兵的火药就损耗殆尽了。随后八旗军突破了战车,开始对浙军的新兵蛋子进行了疯狂的屠杀。最后全体官兵几乎损失殆尽,也没有出现网文中流传的鸳鸯阵。反倒是不少士兵被八旗军赶到了河里淹死了。几位总兵也是血战不降,

这个只能说是被明朝自己作死的!从编制上看戚家军不属于朝廷的中央军,因为张居正的缘故(戚家军是张居正组建的),在张居正死后这支部队在明朝高层眼里就是个异类后娘养的,高层有意借清军之手除掉这支部队排除异己,这是戚家军战败并覆没的主因。

戚家军战斗力强大并不是天生的,这个是由真金白银堆出来的。戚继光在辽东按着戚家军的编制组建一支3万人的部队,这支部队有火铳8000支,大炮100多门,总共花了6700万两白银,这是当时明朝4年的所有财政收入,这样的一支部队战斗力确实非常强,名副其实亚洲第一军。但是呢,也可以看出这支军队的弱点所在,那就是烧钱,除了组建这支军队花了大笔钱,养这么一支部队也得非常花钱,明军90%的军费都被戚家军给花掉了(这也让其他明军是眼红嫉妒恨,他们巴不得看戚家军出丑,不愿出手相救)。

明庭高层戚家军在戚继光死后切断了对戚家军的财政拨款,这使得戚家军的后勤被断,光有枪炮却没有弹药。俗话说得好,有枪没弹药不如烧火棍,这火器没了弹药真心不如刀枪剑戟好用,战败是迟早的事,这是戚家军会在与清军交战中战败的主要因素。

戚家军被残酷剿杀,起于一场兵变!兵变的背后,是“南北”将领不和、派别之争,是朝廷内部官僚之争;更是明朝军队制度、政治制度的腐败僵化所致。

万历皇帝时期,东北、西北边境,一直被南下的大金、蒙古骚扰不断,而蓟州,作为明朝的边防重镇之地,对拱卫中央、保卫京畿有着不可顶替的作用,可以说“守蓟州就是守京畿”,可想而知,蓟州的分量是有多重!作为明廷九边防务的重中之重,蓟州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独特功能!

而在此守边的北方将领,在对付南下凶猛的蒙古兵时,却显得很是“力不从心”,吃了不少败仗。戚继光因为在与南方倭寇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闻名中外。后来在朝廷给事中,吴时来的举荐下,被调往蓟州,担任神机营副将,南方而来的戚家军,从此坐镇于蓟州。

然而如此强悍的一支戚家强军,为何在调往北方后,却被残酷的剿灭了喃?

《万历实录》记载:“万历二十三年十月,己未,防海兵以要挟双粮鼓噪,蓟镇督、抚、道臣擒其倡乱者正法,余党尽驱南还,奏闻兵部覆请,报可。”

从《万历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到,“防海兵”其实就指从南方而来的戚家军队,“双粮故噪”,说明戚家南兵是由于拖欠兵饷,而引发群情激奋,进而“辞职不干”。而善后处理的结果是:涉及蓟州地区所有的军政领导:从总督、巡抚、到道臣一律“乱者正法,余党尽驱南还”。

《朝鲜宣祖实录》记载:“建昌营调南兵三千留养,以备倭之缓急。而十月间,以离家日久,钱粮不加,含忿谋作乱。事觉,杀三千三百余口。”

而蓟镇三协的南兵,都是戚继光特意从南方调来,人数有纵万人之多,可谓是戚家军的主力部队,调来的目的,本来是欲作“师范”,以练北兵。

但仅在事变一周之后,京营佐击的陈云鸿,就被授予游击的职衔,与原任游击季金“统押防海南兵,发回原籍。有不听命者,以军法从事。”

这支强悍的戚家军,在不久之前,还在朝鲜战场上叱咤风云,但仅仅一周之后,居然锒镗入狱,沦为囚徒,血洒西市,不可谓不是悲哀!

《明史·王保》记载::“蓟镇总兵官张邦奇被劾, 命保与易任……蓟三协南兵营, 戚继光所募也 ,调攻朝鲜,撤还,道石门,鼓噪,挟增月饷,保诱令赴演武场,击之,杀数百人,以反闻。

万历23年,地表最强军队戚家军,在一场内讧中,为明朝政府无情地绞杀,看上去原因是因为这些官兵因为长期拖欠军饷,士兵闹饷,哗变,当地军事主官王保将他们骗到演武场诱杀。

但是这只是我们看得到的原因,我们只要深入的想一想,就会发现这个事情不简单,其中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就是欠薪

前两年每逢年关的时候,农民工欠薪的问题,甚至惊动了中央。在明朝的时候,欠薪问题也存在,这主要集中在军队。那时候,这些戚家军,北上去朝鲜,打日本鬼子,他们的表现可圈可点。

当时的经略宋应昌,大嘴一张,答应给所有的士兵,一年43两左右的军饷。这可是一笔大数字,在这些军饷的刺激下,入朝明军打得异常的精彩。宋应昌也是好样的,他在位置上,这笔钱能够按时发放,没有寒了将士们的心。

但是人走茶凉,宋应昌离开了这个位置之后,他说过的话,自然就不管用了,军饷就出现了拖欠,没有及时发放。还有一点就是打仗的时候,为了鼓舞士气,军官会开出赏格,但是由于战后没有兑现,这也让战士们非常的不爽,不过怪只能怪那些文官,他们的脸皮太厚,说过的话,换一个人来就不承认了!

第二,就是地方保护主义

戚家军是南军,在北方打仗,主帅李如松也是一个北方人,或多或少存在偏袒北方军队,北方将领的事情。比如说平壤之战,明明是吴惟忠率领戚家军,奋勇争先,率先登上平壤。在理论上,这个首功肯定逃不掉,可是在中国理论上的事情基本上都不会实现,这个功能对李如松偏心的安排给了北方将领杨元。

如此种种,让军队中的南方士兵和北方士兵,产生了极大的矛盾,这也是造成戚家军,最后悲剧的一个原因。而在朝堂上,原本主政的张居正,军队的统帅戚继光,都是南方人,他们自然能够罩着自己的小弟。

但是,随着他们两人相继的去世,整个南方势力在朝廷中失势,再也没有人为南方的士兵们撑腰。所以,当兵变爆发的时候,北方军官王保,就采取了辣手摧花的方式,自毁长城。

总结

其实这件事情的爆发并非没有积极意义,他给整个大明王朝敲响了警钟,只要当时的大佬能够注意,及时缓解这些情况,大明朝也不至于在几十年后,被流寇所灭。可惜当时的人们都忙着争权夺利,没有人愿意做这个实事了,这才造成了大明朝最后的覆亡,所以明万历也是有道理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戚家军赏银价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戚家军赏银价格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2-2024 福清价格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27389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