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白银价格360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白银价格360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白银现在大约5元一克,十八克白银大约90块。但是这个价格是原料银的价格,如果是购买银饰或者银制工艺品就不是这个价格了,而且不同的店价格略有浮动,然后市场价格波动也会影响价格。同时,价格还要受到银的纯度的影响。纯度高价格就高,纯度低价格也低。
如果实物裸金价格价格都是一样,且随时变动,现价黄金341,白银6.5一克,铂金(白金)325一克.如果首饰的话黄金350-360,白银15一克。
每个金店都不一样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5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一两白银差不多可以买到100斤不到的大米
但是,清朝后来因价飞涨,就算不好了,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综上所述光绪170元,咸丰360元左右,一直在浮动。
在清代拥有10000两白银的家庭虽然不是顶级富豪家庭,但也是许多富裕人家可望而不可即的。
白银自古以来就是贵重金属,由于白银的数量比黄金更多而且便于储存,所以一直是历朝历代的重要储备财物,对接金价、绢价、房价等等。
从宋朝开始,朝廷已经发行纸币。
不过,纸币的价值与当时的银价有关。如果银价下跌,那么纸币也随之而贬值,所以无论民间还是官员,都喜欢“硬通货”白银而嫌弃“有名无实”的纸币。《明史》记载:“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惟折官俸用钞(纸币)”。
到了清朝时期,拥有一万两白银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千万富翁的身价。清朝初期(顺治),白银1两就等于1000文铜钱,而白银10000两就等于1000万文铜钱。
清朝中期(嘉庆),白银1两等于1200文铜钱,而白银1000两就等于1200万文铜钱。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变化,除了有通化膨胀的因素以外,还有当时的战争减少、国家趋于安定等因素。在清朝很长一段时期内,米价的波动范围是8文钱/斤至16文/斤。
如果一个普通人每月只吃20斤大米,那么一年才花费1920文铜钱至3840文铜钱的生活,也就是1.92两银子至3.2两银子左右。
10000两白银在当时无疑是普通人一辈子都用不完的巨款,就算许多大地主都不一定能拿得出来10000两的现银,所以古装剧里皇帝动不动就赏赐“某某大臣”白银万两其实是假的。
既然吃饱了饭,那么就该买地和置产业了,那么清代的房子价格昂贵吗?
在清朝,有1万两白银属于什么水平?这个问题非常的不严谨,我做个比方啊,都叫新中国,80年代你手上的10000块钱和2020年的10000块钱那能一样么?80年代的1万块政府都可以给你发一个奖励的牌子,上面有金光闪闪的三个大字“万元户”!那个时候一万块弄不好都可以买套房,而到了2020年这一万块简直p都不是,连一个奢侈品包包都买不起,用房子做比喻的话,可能连一平方米都够呛。
所以,银子是清代的货币,在清代也要分时候讨论才准确一些。
先说清末吧,从国外的一本研究清代的著作中,我们得到一个信息,在清同治光绪年间,作为劳动力的佃户给地主家干一年的活,按照只能收入大概8两白银左右(人均,有的可能十几两,有的可能2-3两)。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佃户想要挣得这10000两白银,他需要干上1250年才能挣到手,这还是不吃不喝的情况下,所以能有10000两白银的水平就不言而喻了吧
在说康雍乾时期,那个时候,算是清代的黄金时代了,咱们拿清代官员的工资为参照物,除去那些亲王(皇帝的儿子),平常人能混到的最高阶的水平就是一品大员了,他们一年的俸禄(工资)是180两银子而已,想靠工资攒到10000两银子,也要55年才行,所以你是一品大员的话,怎么可能不贪污嘛。
所以朝廷整了一个养廉银制度,一品大员一下给16000两白银,按照汇算约合人民币300万左右。这个收入在康雍乾时期也不算特别高,在北京这种城市也就达到个中产偏上而已,要知道王爷贵族的福利动不动就几万两白银。所以10000两在北京帝都上层社会中,也不算一特大的钱吧。就像现在300万在贪官手里还算什么大钱么?他们动不动就上亿好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白银价格360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白银价格360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